摘要:實驗采用化學沉積的方法,以45#鋼為基體,探討了沉積條件的變化對沉積速率、復合涂層中納米TiO2復合量的影響、涂層硬度以及光催化性能的影響。通過XRD、金相顯微鏡和SEM等對涂層進行了表征,采用顯微硬度計測定了涂層的顯微硬度,分析了涂層的光催化性能。結果表明:在Ni-P-納米TiO2化學沉積的鍍液中,TiO2最佳濃度為6.0g/L,表面活性劑為200mg/L,在此條件下,涂層的光催化性能優(yōu)良。
關鍵詞: 化學沉積;Ni-P-納米TiO2;熱處理;光催化性能
1 引言
納米TiO2因其成本低、化學性質穩(wěn)定、對生物物毒性而被作為一種優(yōu)異的光催化劑,廣泛用于抗菌除臭、處理污水、廢氣凈化等方面。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重,環(huán)境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成為人們考慮的首要問題,使得納米TiO2成為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點[1~7]。納米TiO2用于光催化降解主要采用懸浮體系的方式,但是將TiO2 粉體直接分散到水介質中容易產生催化劑難以回收利用的問題,因此催化劑固定問題必須解決。本文采用化學沉積方法制備Ni-P-納米TiO2 復合涂層,并對甲基橙溶液做了光催化降解實驗。
2 實驗
2.1 鍍液的成分
硫酸鎳(NiSO4·6H2O);次亞磷酸鈉(NaH2PO4·H2O);乳酸(C3H6O3);丙酸(C3H6O2);乙酸鉛(Pb(CH3COO)2);納米TiO2(10~30nm,銳鈦礦);硼酸(H3PO3);表面活性(十二烷基苯璜酸鈉);氫氧化鈉(NaOH);硫酸(H2SO4),以上均為分析純。基礎配方為:硫酸鎳(25g/L),次亞磷酸鈉NaH2PO2·6H2O(24g/L),乳酸(30ml/L),丙酸(3g/L),硼酸(4.5g/L),Pb2+(2mg/L),納米TiO2(2~8 g/L),溫度(90℃),pH=5.0,表面活性劑(100~400mg/L),沉積實驗2h。
2.2 鍍層性能的測定方法
采用Oxford INCA 場發(fā)射式能譜儀(EDS)定量測定涂層中Ti 元素的含量,從而得出復合涂層中TiO2 的復合量;Sirion200 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XJL-02 型金相顯微鏡觀測鍍層表面形貌;利用D/max-rb 旋轉陽極X 射線衍射儀表征涂層的組織結構;在MH-6型顯微硬度計上測定涂層的顯微硬度。
3 結果與討論
3.1 鍍液成分對沉積速度的影響
鍍液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沉積速率,沉積速率的測量方法很多,本實驗采用的是重量法,即稱量工件沉積前后的質量,然后根據(jù)式3-1 計算出沉積速率。
式中V—沉積速率,mg/cm2·h;G1—鍍件施鍍前重量,mg;G2—鍍件施鍍后重量,mg;S—鍍件表面積,cm2;T—施鍍時間,h。
3.1.1表面活性劑對沉積速率的影響
實驗中加入表面活性劑是為了降低鍍液表面張力[8],并與鍍液中的納米顆粒表面吸附,形成微胞狀態(tài),并在顆粒間形成排斥力,使納米粉均勻分散在鍍液中。圖1為表面活性劑與沉積速率的關系,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活性劑加入量的增加,沉積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因為表面活性劑在鍍液中不僅能包裹納米顆粒,也能降低表面能,使得納米顆粒在鍍件的表面粘附幾率增大,提高沉積速率。但當表面活性劑的加入量超過300mg/L時,沉積速率有減小的趨勢。這是因為較少的表面活性劑不能完全包裹納米顆粒,未被包裹的納米顆粒產生團聚并逐漸沉積至鍍液底部,降低了懸浮于鍍液中納米粒子的含量[9]。但過量的表面活性劑會降低鍍件表面活性,沉積速率減小。表面活性劑濃度存在一個最佳值,此時表面活性劑在顆粒表面達到了飽和吸附,分散效果最佳。
3.1.2納米TiO2 的加入量對沉積速率的影響
沉積速率與納米TiO2的加入量的關系如圖2。由圖所示,隨著納米TiO2的加入量的增加,沉積速率逐漸增大,當納米TiO2 的加入量達到4g/L 時,沉積速率達到最大值。繼續(xù)增加鍍液中納米TiO2,沉積速率開始減小。 其原因是隨鍍液中納米TiO2 的增加,運動的顆粒對基體表面的沖刷和刮磨作用增強,增加了催化活性點的數(shù)目,使金屬顆粒的還原速度加快,有利于涂層的沉積[10],此外,顆粒會吸附溶液中的H+,對共沉積起促進作用。但當鍍液中納米TiO2 的含量過大時,基體一部分表面被TiO2 顆粒所屏蔽,部分催化活性點被掩蓋而失去活性,活性點減少,另外顆粒過多,對基體表面沖刷刮磨的頻率加快,而且會使顆粒之間相互碰撞,從而影響顆粒的表面駐留,不利于基體的鍍覆,導致化學涂層的沉積速率下降。
3.2 工藝參數(shù)及攪拌速度對涂層中納米TiO2復合量的影響
3.2.1 納米顆粒的加入量對涂層中納米TiO2復合量的影響
鍍液中納米TiO2濃度對涂層中納米TiO2復合量的影響見圖3。結果表明:隨著鍍液中納米粒子含量的增加,涂層中納米TiO2復合量增加,當鍍液中納米TiO2濃度達6g/L時,復合量逐漸趨于穩(wěn)定。這是因為隨著鍍液中納米TiO2濃度增加,鍍液中的懸浮顆粒也隨之增加,發(fā)生吸附的幾率增大,微粒被嵌入涂層的機會增多,涂層中納米TiO2復合量增加。但當鍍液中納米TiO2濃度達6g/L后,在高速液流的沖擊下,涂層表面對顆粒的吸附趨于飽和,所以隨著鍍液中微粒含量的增加,微粒的強吸附速度趨于穩(wěn)定, 涂層表面的部分催化活性點被掩蓋而失去作用,涂層中的納米顆粒復合量反而降低。
3.2.2攪拌速度對納米顆粒復合量的影響
攪拌速度對納米顆粒復合量的影響如圖4 所示,由圖可以看出:隨著攪拌速度的增加,涂層中納米顆粒復合量開始增加,然后有減小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隨著攪拌速度的提高,鍍液的流動速度增加,鍍液中懸浮顆粒數(shù)目增加,從而促進了納米顆粒的共沉積,使得納米顆粒復合量增加[11]。但是,隨著攪拌速度進一步升高,納米顆粒隨鍍液一起運動的速度也就高,達到基體表面的納米顆粒數(shù)量雖然大,但液體對基體表面沖擊力也很大,這不僅使納米顆粒難以粘附于基體表面,還可能通過液流的剪切力把剛剛共沉積的顆粒沖掉,使之脫離基體表面,重新進入鍍液,從而阻礙納米顆粒共沉積,降低了納米顆粒的復合量[12]。通過本實驗知,攪拌速度在200(r/min)左右比較合適。
3.3 Ni-P-納米TiO2化學復合涂層組織結構表征
3.3.1 Ni-P-納米TiO2化學復合涂層的金相分析
圖5是不同沉積液組成和操作條件下制備的Ni-P-納米TiO2復合涂層沉積態(tài)下的金相圖片(X400)。圖(a)、(b)、(c)是添加不同濃度納米TiO2的金相照片,納米復合涂層中由于納米粒子的引入使得涂層的表面較為粗糙,而且隨著納米TiO2濃度的增加,復合涂層的組織越粗大。(a)中可以看出基體上鑲嵌著顆粒,界面結合緊密,分布致密均勻,當加入的TiO2濃度變大時,如圖(c),因鍍液中TiO2顆粒的加入量過多,從圖中可以看到基體上分布著團聚狀態(tài)的顆粒,表明TiO2顆粒在鍍液中沒有分散開來,以聚集態(tài)吸附在試樣上發(fā)生共沉積。隨著沉積液中表面活性劑的增加,復合涂層表面組織更為粗大,表面粗糙度較大,過量的表面活性劑時沉積層組織惡化,納米TiO2復合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