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了進一步提高煙酸鍍銀的光亮性,改善鍍液的性能,通過赫爾槽試驗研究了2,2一聯(lián)吡啶與硫代硫酸鈉對鍍層外觀的影響,并用金相顯微鏡觀察基礎配方和優(yōu)化配方(含添加劑)的鍍層的表面形貌。試驗結果表明:2,2一聯(lián)吡啶和硫代硫酸鈉聯(lián)合使用可以提高鍍層的光亮性,擴大鍍液的電流密度范圍。
[中圖分類號]TQ1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660(2007)03—0028—02
引 言
20世紀70年代,國內外電鍍工作者就開始了無氰鍍銀的研究,研究者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尋找或合成無毒或低毒絡合劑,使其與銀離子絡合的穩(wěn)定常數(shù)盡可能與銀氰絡離子接近或相當,另一方面:在現(xiàn)有的無氰鍍銀工藝配方的基礎上,研制有機與無機添加劑,改善鍍液與鍍層性能。迄今為止,已研發(fā)了多種無氰鍍銀工藝,煙酸鍍銀是無氰鍍銀的一種,氨和煙酸是鍍液的主絡合劑和輔助絡合劑,無毒,在較低的電流密度范圍內能鍍出結晶細致的鍍層,但不夠光亮,為此,本文在眾多添加劑中尋找了一類較好的光亮劑,進一步擴大電流密度范圍,改善鍍層性能 。
1 試驗
1.1 基礎鍍液配方
硝酸銀 50g/L
煙酸 90g/L
氫氧化鉀 50g/L
碳酸鉀 80g/L
醋酸銨 77g/L
氨水 32g/L
pH值 9.2
溫度 21℃
1.2 基礎鍍液的配制
首先用燒杯量取1/3體積的蒸餾水,將稱量好的氫氧化鉀和碳酸鉀倒入燒杯中使其溶解;然后將稱好的煙酸和醋酸銨先后加入溶液中,再將稱好的硝酸銀先用少量水將其溶解,并將已溶解的硝酸銀溶液倒入前面的燒杯中,同時攪拌使白色的絮狀物完全溶解;最后加入計算量的氨水并加入蒸餾水至所需體積,同時調節(jié)pH值至9.0~9.5之間。
1.3 工藝流程
試樣一除油一流動水洗一機械拋光一流動水洗一酸洗一流動水洗一去離子水洗一浸銀一流動水洗一酸洗一流動水洗一去離子水洗一鍍銀一流動水洗一吹于。
1.4 添加劑的濃度
A為2,2一聯(lián)吡啶1.1590g/L,B為硫代硫酸鈉2.7850g/L。
1.5 赫爾槽試驗
通過赫爾槽試驗(槽液體積為250mL,陽極為99.99% 的純銀板,陰極試片為15mm×20mm×2mm的黃銅片)研究添加劑對鍍層外觀的影響,電流為120mA。
1.6 表面形貌觀察
通過金相顯微鏡觀察基礎配方和優(yōu)化配方(含添加劑)的鍍層的表面形貌(放大40O倍)。
2 實驗結果與討論
2.1 赫爾槽試驗結果
2.1.1 2。2-聯(lián)吡啶(1.1590g/L)對鍍層的影響
通過赫爾槽試驗,觀察了2,2一聯(lián)吡啶對鍍層外觀的影響見圖1.

由圖l可見,基礎液配方所得鍍層高區(qū)發(fā)霧,低區(qū)也只能獲得半光亮的鍍層,鍍液添加2,2-聯(lián)吡啶后鍍層的外觀有較大改變,尤其在低區(qū),但濃度必須嚴格控制,最佳濃度范圍為0.0695~ 0.1159 L,濃度太高太低,高區(qū)都會出現(xiàn)發(fā)霧現(xiàn)象。
從上面的結果還可以看出,添加劑A雖然可以擴大鍍液的陰極電流密度,但是鍍層外觀未達到全光亮,鑒于此,考慮采用添加劑A和B聯(lián)合作用來提高鍍層的亮度。
2.1.2 硫代硫酸鈉(2.7850r/L)對鍍層的影響
通過赫爾槽試驗,硫代硫酸鈉對鍍層外觀的影響,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當加入添加劑A和B之后,不但可以提高鍍液的陰極電流密度,而且還提高了銀鍍層的光亮度。在添加劑A和B的含量合適時,可以使鍍層達到鏡面光亮。光亮劑B最佳濃度范圍為0.0334~0.0446 L。
2.2 鍍層表面形貌觀察
本文采用金相顯微鏡觀察了基礎配方和優(yōu)化配方(含添加劑)的鍍層的表面形貌,見圖3。
從圖3可以看出,優(yōu)化配方所得鍍層結晶更加細致光亮,說明本文所采用的光亮劑2,2-聯(lián)吡啶和硫代硫酸鈉可以改善鍍層表觀質量。
3 結 論
1)2,2-聯(lián)吡啶和硫代硫酸鈉聯(lián)合使用可以提高鍍層的光亮性,擴大鍍液的電流密度范圍。
2)2,2一聯(lián)吡啶可以改善鍍層高區(qū)發(fā)霧現(xiàn)象,硫代硫酸鈉可以使鍍層光亮。
3)2,2一聯(lián)吡啶最佳濃度范圍為0.0695~0.1159g/L,硫代硫酸鈉最佳濃度范圍為0.0334~0.0446g/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