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層粗糙,毛刺,結瘤最主要原因是溶液中的三價鐵過高造成的。三價鐵過高時,pH值局部上升時三價鐵的膠體在零件上吸附,導致鍍層粗糙、針孔等缺陷。采取措施保證鍍液pH值測量正確,并經常用稀鹽酸調整。控制鍍液溫度,使鍍液產生三價鐵的機會減少,并在生產中連續(xù)過濾鍍液,除去三價鐵的膠體。如鍍液中三價鐵高于2g/L以上,應通電處理,即采用陽/陰=4,電流密度8~10A/dm2,pH0.5~1電解,直至溶液轉為亮綠色為止(用1%的硫氰化鉀溶液檢驗,不顯色,表示無三價鐵)才可以生產。
鍍液中沉淀物過多,特別槽底沉淀的三價鐵與陽極溶解產生的碳顆粒,在電鍍過程中吸附在陰極上,也會產生粗糙結瘤。可將上清液打出并過濾。清理槽底沉淀物,如有可能鍍液要連續(xù)過濾。
主鹽含量如果低,而電流密度大也會產生粗糙或結瘤的鍍層。主鹽含量低時電流密度應減少。對于復雜零件應適當調高鍍液含量,使電流密度可使用的上限值加大。
雜質也是產生粗糙或結瘤的鍍層的原因之一。電解處理槽液,去除存在Cu2+、Ni2+的金屬雜質。鍍液中如有SO42+存在用碳酸鋇處理。
總之,產生上述缺陷的鍍層應視具體情況如何,針對情況處理,凡是產生毛刺或結瘤的零件,磨光處理后,重新進行電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