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PCB電鍍銅陽極的發(fā)展演變歷程,并對各種不同類型陽極進行對比分析。
關鍵詞 電鍍;可溶性陽極;不溶性陽極;發(fā)展
1 前言
近年來電路板朝向輕、薄、短、小及高密互連等 趨勢發(fā)展,在有限的表面上,裝載更多的微型器件促 使印制電路板的設計趨向高精度、高密度、多層化和 小孔徑方面發(fā)展,由此導致了PCB制造工藝的巨大變 革,由早期的通孔互聯發(fā)展到微盲孔互聯,到現在流 行的盲孔填孔乃至通孔填孔。作為實現孔金屬化互聯 功能的電鍍銅制程,其工藝也不斷推陳出新,而在電 鍍銅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陽極,其發(fā)展亦是相當迅 速,以下針對其發(fā)展歷程作詳細敘述。
2電鍍陽極發(fā)展歷程
2. 1可溶性陽極
2.1.1電解銅板或銅棒
早期使用焦磷酸鹽鍍銅工藝,其陽極為電解銅板或銅棒。
此類陽極缺點較多,包括陽極溶解不規(guī)則、陽極面積變化較大,陽極利用率低、銅粉和陽極泥較 多、槽液中銅含量上升較快等。但因彼時焦磷酸鹽 鍍銅占主流,故這類陽極仍有使用。
隨著電鍍銅工藝發(fā)展,焦磷酸鹽鍍銅的缺點也 開始不斷顯現,比如焦磷酸鹽水解產生的正磷酸根 會在鍍液中積累、含磷廢水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絡 合廢水難于處理等,亟需一種替代工藝,酸性硫酸 銅電鍍工藝應運而生并很快得到業(yè)界應用。
2.1.2電解銅或無氧銅球
在酸性硫酸銅電鍍工藝應用早期,業(yè)界仍然采用電解銅或無氧銅球做陽極,其陽極效率尚達10070 甚至超過100^,這樣造成一系列的問題:槽液中的 銅含量不斷升高,添加劑消耗加快,槽液中的銅粉 和陽極泥增多,陽極利用效率降低,鍍層極易產生 毛刺和粗糙缺陷,給生產帶來極大困擾。
2.1.3磷銅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