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清洗和堿蝕中使用的材料各起何種作用?![]() ![]() 主要成分的作用簡述如下。 (1)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是強堿,具有良好的皂化能力,與動植物油中的硬脂酸產(chǎn)生的化學反應為 (C17H35COO) 硬脂酸鈉 氫氧化鈉 肥皂 甘油 使原來不溶于水的油脂變成可溶于水(特別是熱水)的肥皂和甘油而被除去,但潤濕、乳化作用較差,對有色金屬,尤其是鋁有腐蝕作用。為此,在堿蝕液中氫氧化鈉濃度較低,化學清洗液中常不用氫氧化鈉。 (2)碳酸鈉。碳酸鈉的溶液雖呈堿性,但在允許范圍內(nèi)對鋁質(zhì)制件沒有明顯的腐蝕作用,且當吸收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之后能轉(zhuǎn)化為碳氫酸鈉,對堿蝕液和化學清洗液的pH值有良好的緩沖作用。碳酸鈉溶液有良好的除油效果。 (3)磷酸三鈉。磷酸三鈉具有與碳酸鈉相同的優(yōu)點,除油效果與緩沖作用都較好,除此之外還有一定的乳化作用,因本身水洗性良好,有助于硅酸鈉的洗脫。 (4)焦磷酸鈉。焦磷酸鈉除具有與磷酸鈉相似的特點之外,還具有絡合能力,防止制件表面生成不溶性的硬水皂膜,以利提高化學清洗后的清洗質(zhì)量。 (5)偏硅酸鈉。偏硅酸鈉是鋁質(zhì)制件在化學清洗或堿蝕的工藝配方中都有的一種成分,有的可用硅酸鈉代替偏硅酸鈉,無論偏硅酸鈉或硅酸鈉都具有較好的表面活性和一定的皂化能力,且對鋁還有緩充作用,當它與其他表面活性劑組合時,便成為堿類化合物中最佳的潤濕劑、乳化劑和分散劑。 使用硅酸鈉或單獨使用偏硅酸鈉時,洗滌性相對較差,殘留物與酸相遇時會變成不溶性的硅膠,為此,在含有硅酸鈉的化學清洗或堿蝕后的清水中清洗時,應多加重視。 (6)乳化劑。乳化劑具有良好的乳化、活化作用,在化學清洗或堿蝕中能起到加速除油過程的作用,并對除去礦物油脂有利,即可降低油與溶液界面的表面張力,同時在溶液的對流和攪拌等作用下,油脂即能脫離制件表面,并以微小的油珠狀態(tài)分散在溶液之中,這時表面活性劑的分子包圍在小油珠表面,從而防止小油珠重新黏附在制件上的可能。 在使用上多采用0P乳化劑和平平加系列乳化劑。 |